专题专栏

健康园地

了解骨骼变化三阶段

人无骨不立,骨骼“坚强”地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但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构建、塑形和重建,在不同的年龄段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1、20岁前 儿童青少年正是长身体时期,此时骨骼处于骨量上升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持续增长。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结束前积累的,此时保证均衡营养和规律运动,有助于孩子有一个满意的身高和成年骨量。

2、20岁-40岁 这个阶段是人生骨骼生长发育顶峰期,骨量维持在骨峰值。在30岁前保证足量的钙摄入,非常重要。

3、40岁后 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开始丢失。尤其女性绝经后迅速出现骨量丢失,骨折风险随之增加;男性一般在50岁后开始出现骨量丢失,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后,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因此40岁后除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外,定期做体检,了解骨健康情况也非常重要。


好骨骼离不开这5点

1、多晒太阳

阳光如果照射不足,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正值夏季,人们注意防晒,“日照值”严重告急。建议每周两次主动晒15-30分钟太阳,这样才有利于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2、均衡饮食,增加钙的摄入

钙是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元素,充足钙和维生素D营养,对维持人生各个阶段的骨骼健康均发挥重要作用。可进食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坚果等等。建议每天喝300毫升以上牛奶,一般每300毫升牛奶中就含有321毫克的钙。

3、避免伤骨坏习惯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4、保持规律运动

进行适当的运动,每周最好有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和跳广场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