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健康园地

被动物咬伤、抓伤
伤口应该怎么处理?

不管被何种动物致伤,我们都要重视,要及时处理伤口,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的处置,因为动物致伤不仅仅会传播狂犬病,还可能造成伤口感染、传播其他疾病。
第一步:伤口冲洗
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流动的清水,交替清洗咬伤、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
第二步: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苯扎氯铵等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可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切忌用嘴吮吸伤口。
第三步:必要时立即就医
医护人员会根据伤口的暴露情况,做进一步处理,决定要不要打疫苗。

什么情况
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被哪些动物咬伤、抓伤需要打狂犬疫苗

1、需要打
狗、猫、野生/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例如狼、狐狸、獾(huān)、蝙蝠等咬伤、抓伤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2、不需要打
被禽类、鱼类、龟、蛇、昆虫、蜥蜴、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啮齿类(如小鼠、大鼠、仓鼠等)咬伤、抓伤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该怎么打?


疫苗程序分为暴露前免疫和暴露后免疫:
暴露前免疫程序:第0、7、21天
或者第0、7、28各接种一剂;
暴露后免疫程序:“2-1-1”和“5针法”
全程打完狂犬病疫苗后又被咬怎么办?


需尽快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应根据自身免疫情况判断: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
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
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如何判断
是否感染了狂犬病?


1、观察袭击动物
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动物表现在前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害怕阳光、唾液增多以及吞咽困难。
进入兴奋期后,表现为焦躁狂暴,会主动攻击其他生物。
后期会变得疲软沉郁,下颔流涎,但外界稍有刺激又会表现狂躁不安,甚至自咬自残。
最后会出现麻痹症状,卧地抽搐,直至死亡。一旦被有这样症状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就要引起高度注意了。
2、观察人是否出现病症

狂犬病在潜伏期难以检测,而且很有可能和别的病症混淆,只有在发作期才能看出来。
狂犬病发作时,主要表现:在前期(持续2-4日),伤口处会有麻、痒的感觉,同时伴有低热、头疼、食欲不振等类似感冒的反应,接着可能会对阳光、声音的变得敏感。
在兴奋期(持续1-3日),患者会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水、怕风,同时出现痉挛抽搐、呼吸困难及多汗流涎等症状。
在麻痹期(持续6-18小时),患者逐渐恢复安静,出现肢体瘫软、眼睛斜视、口不能闭、面无表情等症状。
病情发展到中后期,就极难治愈,所以在被动物咬伤后的第一时间,就要做出正确的处理。


小结
猫、狗、蝙蝠等哺乳类动物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被这些动物咬伤、抓伤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当处于II级暴露时,需要立即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
当处于III级暴露时,需要立即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接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