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健康园地

疾控中心10月健康风险提示,警惕这8类疾病!

金秋十月佳节至,健康提醒要牢记。十月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进入流行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提醒广大市民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对流行性感冒、肾综合征出血热、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当前季节高发传染病的预防。十月初正值国庆长假,市民朋友外出旅游、探亲访友、休闲娱乐等各项活动增多,要做好旅途卫生,注意出游安全。

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秋季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流感病毒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下降,应注意防范。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勤洗手,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2、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建议出入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交叉感染。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3、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环境卫生,认真落实晨午检、病因追踪、病愈返校、通风消毒和病例报告等措施,关注学生身体健康。
4、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9月和10月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建议老年人、学生、儿童等人群到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的省份,如广东、云南、海南等省份,前往疫情发生地时请做好个人防护。

健康提示
01外出游玩时,尽量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02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

03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黄昏至黎明)在户外长时间逗留。

04旅行归来后,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等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鼠的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症状为主。

健康提示

01接种疫苗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措施,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02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田野等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活动,在野外活动尽量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裤长衫;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要夜宿在果园等户外场所;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

03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延误

预防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少年极易感染发病。随着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逐渐进入水痘高发季节。

健康提示

01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式,适龄儿童应按程序接种水痘疫苗。

02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早期隔离,待痊愈后再返学返工。

0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衣被,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坚持适度的锻炼、增强体质。

04学校、托幼机构应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控各项工作,出现暴发疫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时采取停课措施。

预防猴痘

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健康提示

01避免与不了解其健康状况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如需赴疫情流行地区,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野生动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减少人员直接接触机会,避免与有猴痘样症状病人及其污染环境接触。疫情流行地区入境人员,如存在可疑接触史或疑似症状,应主动向检疫部门申报,并配合相关检疫措施。

02如存在可疑接触史,应主动报告,自我健康监测21天,不要再与他人密切接触,出现皮疹、疱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可疑接触史。

03发现性伴有皮疹、疮疹(包括皮肤、黏膜、生殖器、肛周等部位)等,要避免与其发生性行为等密切接触,并劝其尽快就诊。

04发现其他人有可疑猴痘表现,劝其尽快就诊,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同时避免接触患者污染物及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