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实质是同一种病,只是其表现部位有所差异。每年的夏季进入高发季,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少数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年龄越小,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需要家长关注患儿病情并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小兄弟,主要以发热、口腔黏膜 和咽峡部疱疹为主,病情轻微,很少出现重症患者。
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部分地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要予以特别关注,谨防聚集性疫情的产生。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强传染性,发病年龄主要为1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和5岁以上的儿童,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回音。6月需注意预防百日咳,目前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流行性感冒,根据流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部分地区流感流行趋势呈缓慢上升。历年存在夏季流行小高峰,当前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预计6月流感将有小幅度上升,加上高考、中考,学校及托幼机构应重点关注。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猩红热进入高发季,这些知识要掌握》
猩红热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儿童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并发症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品、手、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
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骨头、关节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目前没有治疗特效药,因此预防登革热,关键是要清除积水、防蚊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