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健康园地

全国高血压日——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提醒大家,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社会老龄化加剧、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缺乏体力锻炼等因素将会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
因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了解其危害、预防及治疗措施,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虽然通过服用抗高血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仍然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称为“无声杀手”。然而,长期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脑、肾、眼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
01对心脏的危害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高血压还会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
02对大脑的危害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第一杀手,也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血压升高会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此外,高血压还会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并发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
03对肾脏的危害 长期持续高血压会诱发肾血管病变,导致肾脏缺血和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还会加速肾脏衰竭。
04对眼睛的危害 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动脉的渗出和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因此,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体重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
0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有高血压病史,子女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02年龄因素 年龄增长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硬化,血管壁上的沉积物也会逐渐增加,导致血管腔变窄,血压升高。
03钠盐摄入过多 钠盐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当人体内摄入过多的钠盐,会出现血管平滑肌肿胀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对心脏及肾脏造成沉重的负担,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04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也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当体重指数每增加5kg/㎡,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9%,并且本身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群出现体重增加将对血压升高的影响更大。
05吸烟 吸烟是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数倍。吸烟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促进氧化应激及激活炎症反应,还会导致血管壁内膜增厚,引发小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06过量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同不饮酒人群相比,饮酒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会更高,且患高血压概率与饮酒量正相关。

高血压的误区与纠正

误区一、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进行治疗。
误区二、降压药有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 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因人而异,且大多数副作用是轻微且可耐受的。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坚持长期服用,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误区三、降压药一旦服用就不能停 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以维持血压稳定,但并不意味着一旦服用就不能停。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且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或停药。但切记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误区四、降压药越贵越好 降压药物的效果与价格无直接关联。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追求高价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