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进入初秋时节,气温将逐渐下降,昼夜温差较大,易患呼吸道疾病。学生开学,托幼机构、学校等短时间内大量学生聚集,给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提醒市民提高防病意识,做好个人防护,重点防范手足口病、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登革热、水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关注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做好秋季养生保健。
1、手足口病下半年的高发期为9~11月,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5岁以下儿童多见,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2、当前新冠感染疫情发病水平较低,处于“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病毒并没有消失,一旦人群免疫力下降至低水平,或者病毒出现新的变异,疫情可能会出现反弹,建议市民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3、9月份仍是我市乙脑的发病季节,但随着气温降低,蚊虫减少,感染乙脑病毒几率也将降低。但防控工作仍要重视。
4、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随着学生开学,要警惕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5、肠道传染病是指经消化道传播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较为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多发生于夏秋季。
6、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叮咬传播。潜伏期通常为5-8天,早期症状以高热为主,短时间内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病后2-5天在颈部、四肢及面部出现皮疹,半数病例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器官大出血并引发休克等症状。
7、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为特征,常成批出现。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发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
8、肠道传染病是指经消化道传播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较为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多发生于夏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