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喂养周(2):掌握这些知识,轻松实现母乳喂养
2024年8月1日-7日是
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
主题是:“支持母乳喂养,共建生育友好”
全社会要重视、关心、支持母乳喂养
提升母乳喂养水平,维护母婴权益
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对于许多新手妈妈来说,母乳喂养不仅是亲子关系的起点,更是育儿旅程中一段充满挑战与探索的旅程。在这段旅途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新手妈妈们往往感到迷茫与困惑。为了助力新手妈妈更加从容地踏上并享受这段宝贵的经历,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精心汇总了母乳喂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与疑虑,希望能成为您前行路上的灯塔,让母乳喂养之旅变得更加顺畅与温馨!
Q产后马上可以喂奶吗?
还是需要请开奶师来为我“开奶”之后再开始喂奶?
A不论妈妈是顺产或是剖宫产,只要身体允许,产后可以马上喂奶。
研究显示,宝宝的吸吮反射在出生一小时内最为强烈。妈妈并不需要请其他人采用按摩乳房的方法帮助开奶。
Q什么是顺应喂养、按需哺乳?
A就是妈妈顺应宝宝的需要哺乳。当宝宝发出了喂养信号,或妈妈乳房胀了就开始喂奶。
尤其是新生儿期间,宝宝的喂奶次数和间隔时间都不必受限制,大多数的妈妈在产后第一个月每天(24小时)哺乳的次数超过8-12次。
小宝宝的头扭来扭去、张着小嘴巴到处寻找、或者吮吸自己的手指、舔嘴唇等动作都是早期喂养信号,建议妈妈此时开始母乳喂养,而不要等到宝宝哭闹时再喂奶。
Q母乳喂养的哺喂信号是间隔时间以及吸吮了多久吗?
A“看宝宝,不要看钟表”。
每对母婴都是独特的,最初几天每次哺乳短则十几分钟、长则持续半小时到1小时。如果哺乳时妈妈和宝宝都没有感到不舒服,可以让宝宝持续哺乳到自己停下来,这对宝宝的生长和妈妈的泌乳都有好处。
妈妈无须过于纠结于哺乳时间应该多久,顺应宝宝的需求喂养即可。如果刚开始哺乳时间较长,妈妈也不用过于担心,妈妈去寻找舒适的哺乳姿势,满足自己休息的需求。
通常在3~6个月大时,宝宝的吸吮效率会显著提高,每次的哺乳时间也会缩短。
Q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吃饱?
A实际上,宝宝天生就具备感知饥饱的能力。一般他们没吃饱时,会主动继续寻找食物,而如果他们吃饱了,就主动不再吃了。
但对于才出生的小月龄宝宝,吸吮可能会没有规律且频繁,容易让妈妈产生“饥饱”信号混乱的感觉,妈妈可借助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
每天哺乳至少8~12次
-
宝宝吃完后看起来满足
-
第4天后,每天3-4次大便
-
第5天时胎便排尽,转为黄色母乳便
-
第5天之后每天至少5-6次小便
-
最迟10-14天恢复出生体重
-
体重开始恢复后,每周增长150~240g
-
宝宝醒时警觉和活跃
Q建议母乳喂养的时间持续多久?
A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倡议,宝宝出生后最初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应持续至宝宝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宝宝6月龄开始,及时、充分、安全、适当地添加辅助食品。